部落格簡介

這裡是嘉義縣2008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的部落格,紀錄整個行動過程裡發生的大小事與參與者們的心得。關於這次環境藝術行動的說明以及參與社區簡介,可以至主網站閱讀。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我在西興的大山大水裡

_吳娟
進駐西興社區,對我而言是一份很特別的經驗。雖同屬於嘉義,但是他與台南縣的楠西鄉緊鄰,也只需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但在依山傍水的西興社區,就是多了一種蕭瀟灑灑的人文風情。 大埔鄉是嘉義縣境內人口最少的鄉,2007年全鄉人口僅有三千多人,而西興社區只有537人,大山大水的長距離,要集合社區居民在一起都必須大費周章的安排。而熱心社區參予的朋友並不多最主要是當地居民都忙於自己的工作,而且有很多居民並不是本地人,來此置產是為了度假、修身養性。


進駐西興的第一個計劃就是繪製地圖,因為我們認為社區地圖的繪製,對一個有心發展的社區是最重要的,一開始我請一位台北育大學教藝研所的何佳豫來幫忙協助完成此項工作,他也是一位熱情工作有活力的最佳人選,他騎著小野狼去認識西興的每一條路,所以後來辛苦完成的地圖也頗受好評。而在九月我也開始安排和社區朋友們認識的時間與機會。
社區發展的背後總是會有幾位不辭辛勞的功臣,除了西興社區陳理事長的支持與幫助外,我特別要感謝我和小豫尊敬的大姐姐-筱甄姐,也就是守望相助隊的隊長,因為他除了熱心參予社區的工作外,他也提供自己的地方來讓大家會聯誼,此地也變成另一種西興入口處,因為壹些遠道而來的貴賓,總可以在此喝上一杯好喝的現煮咖啡,而當地的朋友更是喜歡來這裡喝咖啡聊是非,只要是筱甄姐的電話魔指一撥家裡總會聚集了很多朋友。當然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我可以藉此與大家相談,於是在這也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其中幾位也就是我們駐村計畫的功臣。
西興跳跳農場是座美麗的農場,他們告訴我西興社區的大型座談會有時也會在此進行,以往的經驗是指辦座談會來參予的人就不多,所以理事長先辦了一場由陳加盛老師所拍攝和講解的賞鳥幻燈片說明會,另一場由我跟大家介紹一番。
但有趣的是我們也藉著此次精采的幻燈片讓大家更懂得珍惜大埔的特產大關鷲與鳳頭蒼鷹,真是「鷹雄啊」的感嘆,後來陸續幾次的溝通下,我們決定把「鷹雄們」搬上我們活動中心的欄杆舞台,讓她們展現雄風。

除了鷹類以外,還有幾隻具代表性的鳥類,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興的九色鳥,九色~聽過吧,這是陳理事特別推薦的鳥,因為他說我們西興有”酒”、有”色”也是代表也好吧!!這我倒是認同無法反對,因為我在西興喝到美味的自釀美酒,而美酒還搭配著西興數不完的美色,怎麼能不酒色呢? 服氣了吧。
哎!感謝所有幫忙此計畫完成的朋友,雖然我覺得一個藝術工作者來到這的力量不大,確實就像在大山大水裡丟了一顆很小的石頭”咚!”一聲就不見了!!但,還好至少我們也激出很多美麗的小水花。謝謝這些生活裡的藝術家,在西興你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最真實的藝術。

謝謝你們…。



閱讀全文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夢想的第一步-布袋慶和軒


嘉義縣2008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 夢想的第一步-布袋慶和軒

「2008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由文建會指導、嘉義縣政府主辦,自七月中旬起跑至今,在嘉義縣各社區以不同的方式深入探索其可能性。其中將學藝計畫觸角延伸至布袋的藝術家黃文淵,期望藉以創意木工方式為北管慶和軒帶來新契機。藝術家黃文淵表示,在台灣要經營傳統的北管團,一般看來可能就不好經營維持的。由於大環境的關係,現在的慶和軒除了廟會的表演機會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外,像一般的婚喪喜慶之類的案子也是要接,不然真的很難永續發展。


既使在這樣的資源缺乏的大環境下,慶和軒仍舊不斷的自我期許。藉此機會藝術家黃文淵與慶和軒團員們開始建築一個能飛翔的夢想!『如果慶和軒有自己的表演舞台,就可以有一個常設的平台與各類型的表演團體進行團與團之間的交流,進而開創新北管的可能性。這樣的舞台設置也可以跳脫北管團四處跑場的既成形象,回歸到純粹表演藝術的領域。』

慶和軒的劇場舞台利用鄰近的廢棄素材如石頭、磚、漂流木、竹子,廢棄老房子的木頭、木窗、木門,及鹽田的原木電線桿.等搭建。儘管團員們合力收集的過程艱辛克難,卻是團員們為了夢想而共同付出的努力。已為夢想踏出的第一步,期待藉此拓展凝聚保留屬於這塊土地的傳統文化。劇場於今已全部峻工,團長黃錦財特別邀請掌中戲與北管團聯合表演,共同來為慶和軒劇場落成一同演出,來熱鬧與慶祝這特別需要紀念的一天。


布袋北管慶和軒-劇場落成典禮
時間 : 2008/11/28 (五) 7:30PM
地點 :布袋北管慶和軒
地址 :布袋鎮內田180號-35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嘉義縣政府文化處
承辦單位:內田北管慶和軒、台灣水企劃整合有限公司

布袋北管慶和軒-劇場落成典禮流程:
7:30PM~8:00PM 來賓介紹
8:00PM~9:00PM 掌中戲、北管聯合表演
9:00PM 雞尾酒會



閱讀全文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藝術家日誌--David Haley (1)





--David Haley

我第四次台灣之行結束時,我太太和我與阿邦(曾文邦)、他的伴侶Sandy,以及 外籍詩人、攝影家,也是記者的Mark Coultonhill一起共進晚餐。每次我來台灣,都會和阿邦見面。他是台灣水公司──一個致力於發展與社會和環境相關的藝術計劃的非政府組織老闆。我的台灣之行中,有兩次旅費是他出的。晚餐將結束之際,他問我是否有興趣到台灣西南沿海的嘉義地區參與一個新計劃,主要是討論如何利用廢棄蚵殼來做藝術作品。我回答說,以廢棄物的概念、與水的關連以及蚵的利用等想法,極有可能成為藝術介入的好的開始。




日記摘錄

8月2日

早上六點半,抵達台北。走出機場,立刻被一片熱氣和濕氣籠罩。我的朋友,也是這次計劃負責人阿邦,帶著一位才剛從紐約學攝影畢業、會說流利英語的新助理來接我。阿邦的四輪傳動休旅車有冷氣,太好了!我們向南開了數小時,在一個小鎮的一家露天小吃店停下來吃午餐,然後繼續開到此次計劃的總部(民雄工作站)去小睡一番,因為我們從一大早到現在都還沒閤眼過。接著我們參觀了一個社區手工藝工作坊,以及一家位於湖水中央,魚群環境的自建的五○年代懷舊樣式咖啡館。最後來到我的駐地,那是位於鬧區和布袋港之間一棟店面樓房,現在改為辦公室。隔著馬路對面有一座超大的道教廟宇。我把行李安置好,無視於冷氣機的轟轟作響,又睡了一覺。

晚上六點半,沖過好幾次澡之後,我被帶去接風宴。大倉房前擺了一條長折疊桌,十來個人聚集在那兒。桌上有許多薄薄的塑膠碗和大盤子,顯示是一場盛宴。愈來愈多人到場,他們都一一親切地向我致意。每一位皆把啤酒倒進玻璃杯裡,然後一飲而盡。氣氛愈來愈高昂,直到有人提議應該為我表演一段慶和軒的演奏。他們立刻以軍隊般整齊有效的動作,迅速地清理了餐桌,約二十位團員聚集過來,拿出嗩吶、鼓、鐃鈸和其它打擊樂器。他們表明,這場表演不是像平常的水準,因為他們剛剛吃了東西,又喝了酒。表演相當令人振奮!突然之間,盛大的能量和有系統的不諧和音在夜色中瀰漫開來。數分鐘後,我的耳朵開始適應這東方聲響和節奏──真神奇!我謙虛地向他們道謝,他們開始跟我開玩笑,要我也一起嘗試。他們客氣地稱讚我,但我始終無法掌握那像雙簧管一樣的樂器(嗩吶)。計劃負責人之一載我穿過星空下的道路,回到我的住處。


8月3日

早上四點半,被斜對面閃著霓虹燈的寺廟傳來的鐘聲和唸經聲吵醒。

七點起床、沐浴更衣、步行到附近的統一超商買早餐,走回來後,又得再洗一次澡,再換一次衣服。

九點,藝術家周靈芝(也是這次我的主要口譯員)和其它人一起來接我,到東石附近參觀一個濕地保護區。正好有一個夏令青年遊學營的學員在那裡學著用釣竿釣魚、撈海藻、在人工水塘裡撐竹筏。這塊濕地原來是台糖公司填海造地,準備用來種植作物的,但是卻無法成為理想的稻米或甘蔗生產地,於是他們申請政府補助,植樹「復育」。同樣地,廢棄的水塘不適合養殖,如今也受到污染,但仍有人在那裡捕魚。白鷺、鷹隼、黑面琵鷺、魚、老鼠和蛇構成此地的生態系統。一道四米高的堤防分隔了濕地和台灣海峽。濕地嚮導對他在濕地附近海上射擊靶場一帶撿到的一顆砲彈殼十分津津樂道。

午餐:我們和阿邦在一家以野味著名的餐廳會面 (真人實境電視節目又來了 – 我是藝術家,放我一馬吧!) 我的朋友阿邦喜歡請我去嘗試一些不同風味,不過田鼠、接著是蚱蜢和蜜蜂對我來說,真的是太難以下嚥了。餐廳牆上貼滿了菜單,都是一幅一幅照片。是不是很像一場野味蒐奇的展覽室?或是我們可能面對的未來?這些山珍海味的菜單,有已經烹調完成、裝盤的食物、文字說明和價格。絕跡的物種也出現在盤中。

坐在車內的觀察:

當我們開車離去後,我想著,全球農、漁養殖市場 = 衰落的經濟 = 觀光業!青年夏令遊學營的孩子在學著使用「傳統技巧」。地表上充滿了一塊塊方方正正的淡水和鹹水養殖魚塘,電動馬達在水塘裡打出氣泡,間雜著稻田和甘蔗田。較大的水塘是廢棄鹽田,一度是台鹽公司產鹽所在。也許現在這些鹽田可作為防洪之用?我的思緒紛飛在虛擬地景上-哪非曾經在那兒?哪些應該在那兒?哪些可能會出現在那兒?我也對其它我注意到的事提出疑問。

粉紅色的喪禮裝飾,意謂著死者相當長壽,人生美滿,並且多子多孫。白色則代表死者較年輕。

媽祖廟 – 媽祖是台灣最受歡迎的神衹之一,保護漁夫和海上的人。許多年前,這間廟的主祀神明曾經預告了大災難(颱風)的發生。所以現在她不能再預告未來,至少兩百年之久。

台灣過去以生產蔗糖 (由日本人發展出來)、茶和樟腦為著名。

下午參觀好美寮及好美黑森林

我們的嚮導蘇銀添,是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理事長。他驕傲地戴了一頂展示黑面琵鷺圖案的寬邊帽,手裡拿了一根枝條,所謂的「故事棒」,在沙上畫著,讓我想到神奇的魔棒,說話棍,薩滿巫師。

河口、潮間帶沙洲和潟湖通道被漁民開闢成漁塭。接著,中央政府宣布這些漁塭為非法,該地區應該回復成潟湖狀態,但地方政府(嘉義縣)卻不理會此一宣告,因為他們不想得罪漁民。在連年超抽地下水層的淡水之下,沿著海岸一帶的地層開始下陷。

建商被請來將沙洲的沙挖走,在另外一處填海造地,以便建新商港。沙洲的變化卻從未在地圖上顯示出來,以致似乎沒什麼改變──因為規劃者從未真正到現場親眼目睹,一切便都好像不曾發生。然而,新的商港阻斷了潮水流動的方向,形成新的沙洲,反而成為港區船隻出入的障礙,於是又花錢請來疏濬公司,將積沙挖起,再付錢找人把沙運往別處。

保持民意高支持度的政治學──是修辭。經濟價值則是──多大 、多快?

蚵養殖業在尚存下來的主要潟湖中產生。

消波塊被丟置在錯的地方,不起任何作用而且日漸下沈。於是得再花錢買更多消波塊。

當地居民從紅樹林根部挖出漂亮的貝類來賣。但這種做法卻會危害紅樹林。政府立了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不可在此採集貝類,因這些貝類日漸稀少,但卻反而更吸引民眾前來採集,因為可以賣到好價錢。

停駐腳步看著沙上── 每一個小洞裡出現一隻非常小的螃蟹,正在慢慢地扒著土,只要有一絲動靜,牠們會立刻縮回洞內。整個海灘充滿了蓬勃生機!

新的紅樹林開始在這個枯萎的樹林中生長,有四種,不過沙洲能維持多久?非常難說。

因風吹雨打、日曬而褪色的遊客告示,字跡和影像變得像鬼影一樣無法辨認──褪色的知識。有個作品的想法──描述未來?一些描述未來地景的說明牌,和一些描述現在地景的說明牌──地圖與地勢/虛構與真實。可提供觀光。
我們在看什麼?為何要在沒有人去的地方,設置藝術作品?
一個未來景象的故事。沈默的知識。思索詮釋問題──誰參與對話?淡水的聲音、養殖業者、跳舞的螃蟹、新生的紅樹林、黑面琵鷺、地產開發商、政客和銀行家。真實性的問題;詮釋的語言──不同的現實、不同的信仰系統。餐廳、美術館、寺廟、縣府、觀光局、醫院。

需要了解經濟條件,不然我們只是一群懷抱奇想的藝術家而已。──當地養殖漁業的年產量是多少?建築堤防的成本是多少?/堤防壽命為期多久?/投資報酬的時間為期多久?這些都是重新規劃土地的經濟學。

漁夫現在很少從海上採集蚵仔。這是一種「文化」變遷,從漁業變為養殖,漁夫變成了養殖業農,謀生方式改變了,節奏和生活方式也全都改變了。




閱讀全文



 
^

Powered by Blogger嘉義縣 2008 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部落格 by 2008北回歸線藝術行動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